登录客服
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

下次自动登录

登录
忘记密码?立即注册

其它账号登录:新浪QQ微信

手机网
首页>>保险>>保险动态>>  正文
精华推荐 财经号
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

雄鹰:高考结束A股韭菜增多 白酒股的跌停潮是好事

6月9日周三早间市场信息关注垃圾股中的掘金机会

6月9日利好及其影响个股 拾金:盘面震荡中找机会

沙黾农:又在酝酿“万亿长阳” 等待二次低吸信号

呈点:盘前信息早知道! 6月09日擒牛姐盘前观点

天赢居:端午前后离场! 大跌后最有爆发力的板块

红茶:市场调整还将继续 周三大盘这样走概率很大

  •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!黄金疯涨,“中国大妈”解套了?
  •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“利奇马”逼近
  • 全球股市重挫,黄金抢占C位警惕,又一白马股"凉了"
  •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
  • 人民币"破7",央行紧急声明亚洲“整容王国”套路多深
  •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“锦鲤”女孩咋样了
  •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
  •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
  •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
  •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
  •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
  •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
  • MORE图说财经

    买健康险不能只看价格

    2021-06-09 13:10:18 来源:和讯保险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:佚名
    分享到
    关注中金在线:
    • 扫描二维码

      关注√

      中金在线微信

    在线咨询:
    •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

      这几年,最火的保险莫过于百万医疗险,几百块就能撬动上百万保额。可是,不少消费者为低价所吸引,往往忽视百万医疗险多为短期健康险这一事实,从而给自己埋下隐患。近期的市场调整也在提醒着消费者,购买健康险,不能只看价格,而要结合自身实际,按需购买。

      适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

      健康险按期限,可分为短期健康险和长期健康险,二者各有所长,共赢互补。

      对于健康险中的医疗险来说,相比短期产品,长期医疗险有诸多特点:保障期限长,市场上目前有最长可达20年保证续保期的百万医疗险;保证续保期间内不用担心续保时被拒保,降低因健康状况变化,无法通过核保进而续保的风险;不用担心产品停售保障无法延续;免除每年重签合同的麻烦。短期健康险保障期限一般为一年,保费较低,具有一定的灵活性,能够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,但也存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因各种原因无法重新投保的风险。所以,如果消费者期望得到长期稳定的医疗费用保障,更推荐购买长期医疗险。

      实际上,长期险也好,短期险也罢,其自身的不同特点,针对的就是不同的客群。消费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,按需购买,而不仅仅只关注价格,更要考虑期限。长期险更适合诉求长期稳定保障的人群重点关注,短期险则适合已有长期保障,为了补充某段时期的高保额需求而搭配购买的人群。

      放眼一些发达的国外保险市场,保险期间长、保障责任广、保额高、保费还低的产品,几乎不存在。保险产品的任何责任都不能违反基本风控与精算定价原理,否则不可能有效承担风险,提供持续保障。提倡发展长期健康险,并不是抑制短期险,而是扎紧合规笼口,长短各行其道,让各自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,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。

      关注产品价格,也关注产品背后的服务

      针对同一类产品,由于公司不同、费率不同,消费者的获得感可能也是天差地别的。这是买健康险不能只看价格的另一层含义:不能只看价格,需要综合了解产品以及配套服务。

      要增强健康险的获得感,一方面是加强产品端创新与风控能力建设。另一方面则是将健康险与慢病管理、健康咨询、购药、住院、康复等服务结合起来,为用户提供更多健康管理服务。

      带有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保险产品,相对市场同类产品,费率一般相对更高。但随着生活水平、医疗水平的提高,慢性病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,成为中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。这种背景下,专治“未病”的健康管理日益重要,表现在:被动治疗变主动管理;更重视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保健;生病时,更关注能否快速获得良好的医疗与药品服务等。这其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好处与保障,真正实现买健康险,不仅解决费用风险,更能降低患病风险,保障优质医疗资源。综合比较,这类产品更加实惠。

      同时,国际经验已经证明,保险公司在费用支付与医疗健康服务结合上,更有创新活力以及效率优势。以美国为例,美国历经近90年,形成了以管理式医疗为核心的商业健康险市场。管理式医疗是通过将医疗服务和支付结合,利用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间的协议,向被保险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。这样不仅降低被保险人费用压力,同时还能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管理服务。比如HMO类产品,会给被保险人匹配专属家庭医生,以随时帮其解决保健与疾病诊疗、转诊问题,提升客户全家健康水平。

      管理式医疗与传统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,其需要构建自有/深度合作的医疗服务网络。但在保险主业之外,通过自建、投资、合作再建一个健康服务网络,往往只有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能够做到。很多中小公司的健康险之所以陷入价格战、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,往往是由于缺少对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的把控。无法掌握下游医疗数据,难以对医院施加影响,在上游又很难对病人的健康管理有效干涉,结果往往带来健康险的亏损、服务体验差等问题。

      做好健康险,需跳出保险看保险,将保险和大健康体系资源实现整合。健康险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服务。重服务属性的产品,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费用保障,而且能达到帮助客户少患病,或者患病后有充足的资源进行高效率、高质量诊治康复的效果。保险公司只有深度参与大健康产业的全流程运作,加强保险与医疗、健康管理、养老和疾病护理等业务整合,才能及时掌握客户健康状况,更好地服务不同群体的需求。

      近期保险市场的调整,意味着从监管导向到市场行为,都在鼓励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合规经营、界限清晰地发展。发展长期健康险是未来大势所趋,而大趋势下也存在差异化需求的空间。目前,在监管的指导下、市场主体的配合下,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正稳妥过渡。对于有长期保障需求的客户,可以通过转保的方式选择长期健康险。有理由相信,在多方的市场教育下,消费者将会更加理性地选择健康险产品,不仅关注产品价格,更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、保障水平以及配套健康服务,真正做到未雨绸缪,为自己健康的未来做好准备。

    热门搜索

    为您推荐